欢迎访问郑州丰合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网站

网站首页
健康运动之一赛艇运动
发布者:本网 | 浏览次数:次 | 发布时间:2018-03-15
一、赛艇运动

(一)定义及分类

赛艇运动是水上周期性运动项目,是由运动员坐在特制的赛艇中,在滑座上前后移动,划动安装在艇上的桨(单桨或双桨),使船艇滑过水面向前运动。

当运动员拉桨时,对船产生一个正方向的力(动力),而桨出水回桨时,运动员则向船的相反方向移动(阻力),产生一个负方向的力。

运动员使用的方法或技术必须使肌肉群的运用和各关节的支撑作用同船的运动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增加正方向的力,最小限度地减了小负方向的力。这就要尽可能地优化每一次划桨动作,在2000米赛艇比赛中获得最大可能的速度。在每一次划桨中,运动员要将体能100%的等量负荷作用于桨柄,在比赛中要划210~250桨。

赛艇比赛设项分男子、男子轻量级(单人艇体重72.5公斤;多人艇平均体重70公斤,最大不超过72.5公斤)、女子、女子轻量级(单人艇体重59公斤;多人艇平均体重57公斤,最大不超过59公斤)四个级别。世界赛艇锦标赛男女共24项,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男女共14项,奥运会赛艇比赛男女14项。奥运会设项如下:

男子:单人双桨无舵(M1×),双人双桨无舵(M2×),轻量级双人双桨无舵(LM2×),四人双桨无舵手(M4×)、双人单桨无舵(M2-),四人单桨无舵手(M4-),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LM4-),八人单桨有舵手(M8+)

女子:单人双桨无舵(W1×),双人双桨无舵(W2×),轻量级双人双桨无舵(LW2×),四人双桨无舵手(W4×)、双人单桨无舵手(W2-),八人单桨有舵手(W8+)

我国全运会赛艇项目比赛除以上奥运会设项外,还增加了女子四人单桨无舵手、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无舵手。

(二)赛艇竞赛

赛艇正规比赛均在2000米标准航道上进行。比赛开始时,各艇排在起点线后取齐。发令后,各艇尽快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艇比赛胜负。

赛艇比赛通常在天然水域进行,往往受天气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时气候不同。因此,赛艇项目没有世界纪录。

(三)赛艇发展概况

赛艇运动的起源被认为是18世纪欧洲的简易划船赛,而现代赛艇运动源于1829年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行的首次校际赛艇比赛。但当时流行于欧美的赛艇的座位还是固定的,船的外形是翘首平底,也没有桨架和桨栓,与此相适应的技术是以两臂和上体的摆动来划桨。1846年英国人在艇上装置了桨架,加长了桨的长度,才大大提高了划桨效果。1847年他们又将鱼鳞状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板的内龙骨艇,这使得赛艇的速度和技术水平有极大的提高。1857年美国人巴布科克发明了滑座,使运动员得以充分发挥腰和腿部的力量。1882年俄国人又把原来的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桨环,再一次加大了划桨的幅度。以后人们不断地改进了艇型及各种辅助装置。曾经有人采用固定座位,在桨架下装有轮子这一划船设备,它的好处是使腿的收缩和伸展移动,以减少桨手因身体重心移动而造成的船首尾的升降,使船前进更加平稳。国际赛艇联合会于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男子赛艇被列为比赛项目,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时,女子赛艇也被列为比赛项目。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在世界赛艇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德国,东欧国家和美国。

赛艇运动于1913年传人中国。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黄浦江上出现了赛艇。40年代,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水上俱乐部”。但是这些仅限于一些外国人的娱乐性活动,没有形成群众性活动。

赛艇运动在我国被列入一项体育运动、并在群众中开展是建国以后才开始的。1954年,哈尔滨市首先开展了群众性的赛艇运动。1956年11月,在杭州西湖举行了赛艇表演,上海、哈尔滨、大连和杭州派人参加。1957年秋在武汉举行了有这四个市参加的赛艇锦标赛。1959年,赛艇列入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

1966年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赛艇队包揽了赛艇三个项目(单人、双人、四人)的冠军。197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赛艇联合会。从1975年起,中国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

目前,我国开展赛艇运动的单位已扩展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行业体协,已逐步形成了一二三梯队,新手不断涌现。同时,赛艇运动正在逐步走向社会,依托社会、服务社会,将创造出更多的好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赛艇运动将成为人们健 身、娱乐的好项目。

多年来,中国赛艇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84-2004年奥运会比赛中,赛艇取得了一银,三铜的好成绩。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中曾获得多个世界冠军。中国赛艇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在亚运会上夺得大部分金牌。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上,创造了中国赛艇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获得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3枚金牌,其中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夺金是中国男子赛艇选手在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一次,标志着中国赛艇继女子实现突破后,男子在个别项目上率先达到了世界高水平,从而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水上军团实现“全面突破”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赛艇项目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目前世界赛艇运动的格局

通过2006年世界杯三站积分,综观世界竞争格局,不难看出,目前赛艇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共10个国家分享了14个奥运项目艇的积分头名位置。并呈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1、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强队实力犹存

德国尽管在积分第一项目数上只有2个,与英国4个有一定距离,但是在积分前三名项目数上,以10个占据了所有14个项目中70%以上的席位,表现出在赛艇项目上的雄厚实力。

2、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成绩惊人

新西兰未参加慕尼黑站,澳大利亚在卢塞恩站只参加了一个项目比赛的情况下,英联邦国家仍然占据了前八名的三个席位。而且,英国以4个积分第一项目数超过了德国。在积分前三名项目数上,尽管英国不及德国,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占有三席,三个国家累加为12个,超过了德国的10个。

上述数据充分表明,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无论在整体实力还是项目核心竞争力上都完全可以与德国抗衡,并占有优势。

3、以中国、美国为代表的非欧国家新生力量进步迅速

赛艇项目一直是欧洲国家的传统优势项目,并长期以来控制着世界赛艇比赛几乎全部席位。但近年来,非欧国家为了扩大在奥运会上的夺金面,开始在此项目上投入大力量和精力以求零星突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

中国在几乎缺席第三站比赛的情况下,仍然总积分排到了第5位,并在奥运项目艇上占据1个积分第一项目和1个积分前三项目,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积分的项目达到了9个,足以表明在赛艇项目上具备较强的整体实力,但这种整体实力要转化为夺金或夺牌的核心竞争力尚需要时间。

美国缺席了第二站的比赛,且在第一站只参加两个项目(W1×和W2-)仅获6分的情况下,在第三站获得32分,以总积分38分排名第12位。由于大部分项目都是只参加了一站比赛,所以在项目积分排名上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尽管有7个项目获得积分,但只有W2-依靠在第三站击败德国而获该项目积分第二名。但是分析各项目积分不难看出,美国在女子公开级和轻量级单人艇与双人艇项目上具备较强的冲击力。

(二)目前的新变化及特点

1、各小项的竞争激烈

从1992年赛艇桨变化以来,各小项金牌的成绩提高幅度不大,但1-6名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各名次密度加大,提高了取得优异成绩的难度。2000年奥运会单人艇前3名的成绩差距仅在1秒之内。

2、普遍实施重点突破的战略

目前世界各强队普遍采用集中全力,对重点项目和人员实行重点保证,确保个别小项的突破。避免了过去战线过长、人员分散,重点不突出,经费保证不力的现象。特别是现在东欧大国解体后的一些小国如罗马尼亚,由于经济不发达,采取这样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教练员的职业化和流动

从近几年掌握的情况看,随着比赛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世界上职业教练员的人数迅速增加,人才的流动也更加频繁。前东德的教练员资源为德、英、法、美、澳、加等世界赛艇强国所拥有,他们在2000年奥运会周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2004年奥运会,自悉尼奥运会后一个月,这些国家又重新进行了教练员人才资源的重组,一些知名的职业教练员纷纷被他们聘为自己门下。近几年教练员职业化的发展和人才流动市场的建立,加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运动训练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优势结合,运动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今后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

4、奥运会资格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各国准备奥运会的力度

从1996年奥运会实施资格赛制度以来,即奥运会前一年的世界锦标赛为资格赛,各国在准备奥运会的时间上提前了一年,改变了过去仅奥运会年度集中长时间训练的状况,使得现在各国准备奥运会的时间更早、更长,组织计划更为严密,投入也增加。甚至有的强国也采取了长年集中的训练形式,过去分散多,集中少状况改变成集中多、分散少的现状,我国长年集中的优势在目前形势下已无优势可言。

(三)发展趋势

1、在现有器材状况下,运动成绩每年会略有提高

1992年奥运会以来,训练、比赛器材相对变化不大,部分奥运会项目成绩略有提高,部分项目仍维持原成绩。根据国际研究成果,未来奥运会的各项目成绩会较现在略有提高。

2、器材的改进会带来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

历史的情况证明每一次器材的改进都会使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器材的研制改进是世界赛艇强国一直在进行的工作,一旦取得突破就会极大提高现有的运动成绩。目前的比赛中每年都有新器材的出现,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未来8年可能会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

3、网络技术成熟和应用提高了训练与比赛的科技化水平

网络技术成熟和应用,加快了新的训练方法、技术改进、生理学等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缩短了各国掌握新技术的时间,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缩小。体现在比赛场上,竞争更为激烈,各名次密度增加,夺取优异成绩的难度更大。只有能够迅速掌握先进训练理论和采用科技手段,在训练上取得创新和突破的队伍才能问鼎金牌。

三、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的指导思想

重视科学选材;强调在青少年阶级进行全面训练,加强思想教育,打好心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基础;做到各训练阶段紧密衔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达到出人材出成绩的目的。在训练中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 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并结合赛艇项目的性质与特征

● 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 加强个体能力的培养

● 体能与技术的协调发展

● 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 提高每桨技术效果

四、赛艇的生理学基础

(一)赛艇的供能特征

1、赛艇比赛的生理学机制

2000米赛艇比赛包括三个部分或分成三个阶段:起航期或出发阶段,途中期(阶段),结束期或冲刺阶段。

在出发阶段,运动员一般采用高于途中阶段的桨频开始比赛,船速也高于比赛时的平均速度,获得和保持增加速度的能量来自肌细胞中储存的化学键,以及储存的能源物质的分解。在此过程中,肌细胞在进行能源物质分解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的氧气,因此称为无氧(或氧供不充分)代谢,并伴随有体内代谢废物,即乳酸的产生,乳酸的积累可以引起运动员肌肉的疼痛。

在途中阶段,运动员所用的能量来自储存能源物质的有氧氧化。代谢系统中充足的氧供应导致更多的能源物质进行分解,因此称之为有氧代谢。这个阶段持续4-6分钟,至到比赛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有氧过程产生的能量大约是无氧代谢的18倍,而且不会产生使人疲劳的废物-乳酸。但无氧代谢提供能量的速度快,能维持肌肉高速度进行收缩。

和出发阶段一样,桨手要在冲刺阶段增加桨频,以便在比赛剩下的1-2分钟内提高船速。

这种增加桨频,提高船速,将提高人体的能量需要,并达到一定水平,超过有氧代谢过程最大提供能量的能力。这样,无氧代谢过程再次出现,废物—乳酸再度产生(见图1),在人体中积累的量相应增加。



图1 赛艇比赛的各个阶段

为了提高运动员划船的能力,有必要增加运动员产生能量的能力,并提高运动员满足比赛需要的体能水平。这称之为耐力。但确切地讲,耐力是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既定运动负荷的能力。

为了使运动员完成更大的运动负荷(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船在比赛航道上行进),有必要通过适当的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耐力。

2、赛艇的有氧代谢

正确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包括有氧代谢水平。原因是有氧供能系统在赛艇比赛中提供75-80%的所需能量。因此,氧运输和氧利用训练非常重要。

氧运输系统。氧从空气中进入肌细胞涉及三个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

第一个系统是呼吸系统。通过呼吸将空气(含氧)送到肺,约21%的空气由氧组成。肺接纳空气后,空气中的氧通过肺的肺泡壁扩散到血液。

第二个系统是循环系统。将含有饱和氧的血液从肺输送到心脏,在那里通过动脉将血液“泵出”到最需要含氧气血液的地方,即正在运动中的肌肉。由于血液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参与运输的动脉血管变得越来越小,并分支成无数的小动脉管,又称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很小,环绕着各个肌纤维(见图2)。

第三个系统,即肌肉系统。该阶段由于氧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肌细胞,此时进行重要的氧传递或扩散活动。在肌细胞中,氧进入线粒体(肌细胞的能量工厂),并在氧利用过程中将能源物质转变为能量。

由此可见,氧气利用三个不同的生理系统而进入肌细胞,在这里通过有氧代谢过程产生能量。被吸入肺部的空气是氧的主要携带者。通过肺部,氧气从肺转运到血液,血液变成氧的第二携带者。含氧的血被送到心脏,并通过动脉泵出,进入毛细血管。当毛细血管将血液运送到肌纤维时,氧被转移到肌细胞。在细胞内,氧被用来产生能量。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三个系统的主要组成,以及通过训练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可能性(见图3)。



氧运输的主要组成。第一个组成是肺。在运动时,正常人的肺每分钟吸入120-180升的空气。优秀赛艇运动员每分钟吸入的空气超过200升。人们呼吸的空气约含21%的氧,这意味着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公开级运动员每分钟吸入的氧可达到42升。这也表明有足够的氧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它并不因训练而有明显的改变。

第二个组成是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这取于血量以及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在血液中通过血红蛋白携带氧。经过训练的运动员通常较未经训练的运动员具有较多的总血量和较多的红细胞。观察表明:耐力训练可使休息时的血量增加16%,这种变化是由于血桨量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见图4)。



第三个组成是心脏,心输出量是心脏在一分钟内通过循环系统向人体泵出血量的总数,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心输出量可以通过训练增加。

心输出量可以由静止时的每分钟5升增加到激烈运动时的每分钟40升以上。经过训练的运动员,运动和静止时的心率均下降,这表明每搏输出量增加了。

如图5所示,考虑到正常男性在运动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约为110毫升,假设心率为200次/分,结果每分钟有22升的血液喷出。运动员在最大强度运动时,160毫升(轻量级男子)至200毫升(公开级男子)的每搏输出量可使心输出量每分钟达到32-40升。

由于每100毫升血液含有15克血红蛋白,每升血液可携带200毫升氧,所以,血液每分钟能向肌肉系统输出8升的氧。

第四个组成是毛细血管密度,每一根肌纤维为动脉血管的延伸部分毛细血管所缠绕。缠绕每一部分肌纤维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可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该区域,从而将更多的氧运输到的肌肉。

研究表明,训练可增加缠绕在肌纤维周围的功能性毛细血管数的总量,使得肌肉利用更多的氧(见图6)。


氧运输的另一组成是到工作肌肉去的血流量。运动时,到工作肌肉去的血流量增加,那是因为携带血液到非活动区的动脉血管在收缩,而携带血液到需要更大氧量区域的动脉在扩张。研究表明,训练能增加流向工作肌群的血流量。

肌细胞本身也产生许多适应以增加氧的消耗。耐力训练表明:肌肉细胞内的运行机制得到了有效提高。

限制。氧运输的主要组成已经进行了讨论,但我们在讨论氧运输过程中并没有将其限制因素视为同等重要的因素。呼吸系统输送给循环系统的氧超过血液中的运氧量。因此,并不认为肺是赛艇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一个限制因素。

训练可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产生强烈的影响。为了对循环系统产生训练效果,任何使心脏承受负荷的运动形式都能改进氧运输能力和吸氧量水平。

在肌肉中,氧的摄取和利用主要用于能源物质转化为能量。研究表明这两个过程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进,同时也提高了人体的生理能力。许多运动生理学家认为肌肉系统对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产生肌肉细胞对氧利用的训练效果,运动员的训练必须保证专项化,即专项肌肉群长时间、中等负荷的练习形式。下面,我们还将专项训练与相关的生理系统联系起来加以讨论。

如上所述,有氧代谢在大运动量训练时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能量,下面,我们看看其他代谢系统在缺氧时如何为人体提供能量。

3、赛艇的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尽管我们已完成了有氧代谢过程的讨论,但在赛艇比赛中还有另一种能源可提供20-25%的能量,我们称之为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主要用于赛艇比赛的出发阶段和最后的冲刺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赛的最初几秒钟,能量由肌细胞中储存的化学健提供。出发阶段后,人体必须依靠糖元的无氧分解提供出发阶段继续需要的能量。在比赛的出发阶段和最后的冲刺阶段,高强度的运动需要动用无氧代谢系统以维持高速度的肌肉收缩,并提供充足的能量满足人体高额能量的需求(见图7)。


利用无氧代谢系统分解能源物质所产生废弃物称为乳酸。乳酸的积累引起疲劳,并且降低肌肉收缩的能力。

训练可提高运动员耐受乳酸堆积的能力,并且提高其消除能力。然而,由于在赛艇比赛有氧代谢系统提供的能量更有效,比例更大,故在此重点介绍了有氧代谢。

(二)青少年生理特点

1、各系统的特点

神经系统的特点: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因此表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这便要求我们在对其进行训练时,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内容和形式要做到多样化和经常变换,训练的持续时间应逐渐延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

心血管系统的特点:青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千克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了青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训练活动。同时,该阶段运动员心脏正处发育阶段,在力量训练时应尽可能减少憋气动作,以避免胸内压过高,而使心肌过早增厚,而影响心腔的发育。

呼吸系统的特点:青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肺间质多,血管丰富,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训练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指导青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时要强调加深呼吸的幅度,而不是仅靠增加呼吸的频率,并注意与划桨的频率相协调,以促进呼吸器官的正常发育。

肌肉系统的特点:青少年屈肌的力量较伸肌的力量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发展,以保持伸肌屈肌间的平衡,并防止“驼背”畸形的发生。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特征

阶段性特征:男孩的素质发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15岁,为快速增长阶段,15岁时各项素质增长量均达总增长量80%以上;第二阶段16-20岁,进入缓慢增长阶段:第三阶段21-25岁,是一生中素质发育高峰期,而且发展平稳。女孩素质发育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7-12岁,为快速增长阶段,12岁时多数素质增长量达总增长量的90%左右;第二阶段13-16岁,有相当一部分女孩素质发展呈停滞状态,少数女孩甚至下降;第三阶段17-20岁,又进入缓慢增长阶段:第四阶段21-25岁,素质发育趋向稳定。女孩13-16岁出现素质发育停滞下降现象,可能与性发育、性成熟有直接关系。

顺序性特征:男孩一般先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其次是下肢爆发力;比较缓慢的、增长最晚的是臂肌静止耐力。女孩12岁前与男孩相同,12岁后腰腹肌力量和臂肌静止耐力显著落后,甚至出现增长停滞或下降。

3、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是指由于人体生长发育具有时快时慢、波浪起伏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各项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快的年龄阶段叫敏感期。各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速度10-13岁;力量13-17岁;爆发力12-13岁;耐力10 岁、13岁、16岁;灵敏13-14岁;柔韧11-13岁。

五、年龄组划分、阶段任务要求及负荷安排

(一)年龄组划分

按照青少年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本大纲划分为两个年龄组,13-15岁和16-18岁,即初级训练阶段和中级训练阶段。

(二)阶段任务与要求

1、初级训练阶段

(1)任务

① 培养对赛艇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成长。

② 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③ 做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准备。

④ 学会游泳,有自救能力,了解安全常识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⑤ 初步掌握正确的赛艇基本技术。

(2)要求

① 全面发展协调、柔韧、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运动素质。

② 熟悉水性,有自救能力,并起码能游200米以上。同时了解安全常识。

③ 基本掌握单人双桨技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发展平衡能力。

2、中级训练阶段

(1)任务

① 培养从事赛艇运动的事业心。提高文化素养,加强道德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训练作风。

② 系统地进行专项赛艇训练,以单人双桨为主,正确掌握双桨和单桨(左、右桨)技术,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提高专项成绩和专项素质,基本掌握比赛技术。

③ 继续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水平,重点发展与专项相关的体能。

④ 掌握陆上、水上训练的有关知识、技能和基本理论。

(2)要求

① 把全面教育,严格管理贯穿于训练、生活、学习之中,培养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爱集体、吃苦耐劳的优秀青年运动员。

② 重点突出单人艇的训练。技术上保持动作的先后顺序、平稳用力和划桨节奏,讲究每浆划水效果。

③ 保持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做到一般和专项相结合。力量练习注重以中等重量的速度和耐力为主,适当发展大力量。同时要注意保持柔韧和协调素质练习。

④ 学会正确地使用、保养和调整器材。

⑤ 基本掌握和理解赛艇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




(三)负荷安排





六、赛艇训练

赛艇运动隶属有氧耐力为主的周期性技能竞速项目,其运动技术的特点,在于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只需学会和掌握一个循环过程,就可长期持续的重复这一动作。每个周期性动作都是由不同的环节组成,而且按照相同的顺序不断重复,桨手在划桨中按照提桨(入水)——拉桨——按转桨(出水)——和回桨四个阶段,各个阶段为整体动作的一部分。桨手在划桨过程中,依次反复循环这四个动作,即前一动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开始下一动作,这样反复循环地完成划桨周期。

其运动能力的特点,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能力项目,只要抓住有氧训练的特点和过程,就可以在训练上和比赛中获得较好的运动水平,同时,还需要在力量以及速度、耐力的体能训练上全面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专项有氧耐力能力,最终实现比赛的成功。

(一)训练原则

训练原则是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训练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组织与进行训练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随着训练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训练规律认识的深化,训练原则也在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在赛艇训练过程中,掌握合理的训练原则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遵循训练原则实施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保证训练与专项成绩目标的一致。鉴于此,教练员在制订赛艇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过程中,务必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赛艇训练包括以下基本训练原则:

1、主动参与原则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一道积极参与训练计划制订和实施。这个原则对于有经验的运动员来说比初学运动员更为重要。原因是初学者不具备训练的知识,而只能被动接受教练员的直接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施短期和长期训练计划时,应协同一致,不断改进训练目标。有经验的运动员或许会致力于不断改进其训练计划,帮助教练确保训练计划的质量。

在每个训练阶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应确定各种训练目标,定期进行测验,目的是为了监控训练计划的效果。这将为本训练阶段,以及阶段与阶段之间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这种主动参与机制将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动力,增强约束力,鼓励运动员在训练中追求更好地表现。

2、全面训练原则

在运动员的发展过程中,全面身体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事实上,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建立一个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是专项训练的先决条件。这点对于青少年及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赛艇运动员发展过程中,一个坚实的体能和技能基础,是未来赛艇专项训练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虽然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总保持有一定比例的全面身体训练计划,但综观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在某一个训练阶段,训练阶段与阶段之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赛艇运动员的专项训练。

3、专项化训练原则

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他们带着赛艇专项的目的进行训练,在竞技运动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赛艇的专项训练是出高水平的比赛成绩所必需的。它运用于训练的方方面面,并促使赛艇专项练习的数量持续不断地增加。

尽管专项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专项练习基本可划分为二种形式。第一种是那些与动作结构相似的练习(例如:赛艇测功仪或水上技术划练习);第二种是采用与部分动作结构相似的练习。这些练习以专项相似的动作形式达到单个或多个肌群练习的目的(例如:力量训练计划)。

这样,训练计划的设定成为一种非常有趣的挑战,既要考虑运动员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又要考虑全面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合理搭配。

4、区别对待原则

为了实现个体既定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每个运动员的能力、运动潜力、学习的特点和专项要求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将导致运动员不同的个体能力,因此,一份训练计划对某一运动员可能适合,而对另一运动员可能就不适合。

该观点在将一个为成年的或有经验的运动员设计的计划用来训练初学者或青少年运动员时尤为重要。

赛艇比赛项目有单人和多人艇,这也为训练计划的设定提出了挑战,计划既要考虑单人、多人项目专项训练,又要考虑运动员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教练员艺术,需要教练员具备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经验。

5、多样性原则

身体活动多样性带来二个好处,一是体力上的;二是心理上的。

身体活动的多样性,特别是在训练阶段的早期,增加全面身体训练的比例,可提高运动员赛艇专项训练可能达到的最佳竞技能力。

随着专项训练的要求的提高,需要高质量的训练和反复地专门训练。这可能让运动员枯燥无味或心理疲劳。

因此,对于教练员来说,采用多样化的训练,保持运动员的兴趣,并激励他们实现近期和远期训练目标非常重要。

6、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人体适应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之后,身体的运动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运动员的机体适应了既定的运动负荷后,如果不增加训练负荷,即身体不适应新的负荷,机体的运动能力不可能进一步提高。

最重要的是,训练计划必须提供适当的训练负荷,使运动员产生疲劳。在运动员恢复和适应之时,立即增加新的运动负荷,当然训练计划中负荷量的增加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产生高水平的运动适应性及竞技能力的提高。

7、系统训练原则

在训练计划的准备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计划,这个计划应以科学性及训练原则为基础,并以运动员有组织、有规律的训练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系统地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因为这种计划将提供一种教练员、运动员可以测试、监控、控制竞技状态的程序。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也能为运动员下一阶段的训练及整个运动生涯提供一个回顾或校正的训练模式。

(二)训练负荷

1、训练负荷释义

从实践的意义上说,训练负荷主要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组成。负荷量由总重量、总次数、总组数、总时间这4个因素组成。负荷强度由速度、高度、远度、重量、难度、质量、密度等7个因素组成。

在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中,同样训练负荷由量和强度构成,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一个新的训练周期开始时,用大运动量和相对低或中等强度的负荷训练,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和提高耐力。随着训练周期进行,训练强度逐步提高,训练的量相对减少。这样,有助于赛艇所需要的专项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必要的技能能力达到训练要求。

2、训练负荷的波浪形特征

训练负荷的波浪形特征,即负荷的量与强度增加和减少交替上升。研究表明,这个近似波浪形的负荷训练比线性或持续递增负荷的方法更为有效。与持续递增负荷法相反,波浪形特征要求在增加训练负荷之后,立即有一个减少负荷的过程,在此期间,运动员身体能够恢复并对此训练负荷产生适应。这促使运动员能不断适应持续增加的训练负荷。例如,持续三堂训练课,训练负荷逐步增加,直到最大负荷(50%、75%、100%),尔后,一个轻松的小强度训练或完全的休息,运动成绩可以达到最好运动成绩。这适用于每周5次以上训练的周训练计划,如果训练课时较少,计划可以设为隔天训练,训练负荷逐渐增加,周末达到最大。训练负荷的“波浪形”特证的改变应用于整个训练阶段,这意味着一周和另一周的最大负荷是不同的,训练所形成的波浪曲线也不尽相同。

3、赛艇训练的负荷结构

通常,赛艇训练分为六级负荷等级,各级负荷结构、训练方法、训练效果及技术效应如表所示。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 tu

    微博

  • tu

    公众号

  • tu

    小程序

  • tu

    微信

公司名称:郑州丰合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 系 人:Jenny

联系电话:13526596839

联系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尚贤街交叉口向东200米龙子湖赛艇训练基地

义务志愿者
  • 姓名:
  • 年龄:
  • 手机:
  • 邮箱:
  • Q Q:
  • 游泳:不会

tu官方微博tu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19号Copyright ©2013-2017 郑州丰合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05807号-1